Friday, May 15, 2009

Warren Buffet's advice for 2009

We begin this New Year with dampened enthusiasm and dented optimism. Our happiness is diluted and our peace is threatened by the financial illness that has infected our families, organizations and nations. Everyone is desperate to find a remedy that will cure their financial illness and help them recover their financial health. They expect the financial experts to provide them with remedies, forgetting the fact that it is these experts who created this financial mess.

Every new year, I adopt a couple of old maxims as my beacons to guide my future. This self-prescribed therapy has ensured that with each passing year, I grow wiser and not older. This year, I invite you to tap into the financial wisdom of our elders along with me, and become financially wiser.

Ø Hard work: All hard work bring a profit, but mere talk leads only to poverty.

Ø Laziness: A sleeping lobster is carried away by the water current.

Ø Earnings: Never depend on a single source of income.. [At least make your Investments get you second earning]

Ø Spending: If you buy things you don't need, you'll soon sell things you need.

Ø Savings: Don't save what is left after spending; Spend what is left after saving.

Ø Borrowings: The borrower becomes the lender's slave..

Ø Accounting: It's no use carrying an umbrella, if your shoes are leaking.

Ø Auditing: Beware of little expenses; A small leak can sink a large ship.

Ø Risk-taking: Never test the depth of the river with both feet. [Have an alternate plan ready]

Ø Investment: 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I'm certain that those who have already been practicing these principles remain financially healthy. I'm equally confident that those who resolve to start practicing these principles will quickly regain their financial health.


With Best Regards,
Warren Buffet

你還欠多少‧才達理財目標

金融海嘯沖走了大量財富,令不少人的理財目標與現實的差距擴闊,讀者們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看看如何才能調節理想與現實之距離。
坊間不少理財書籍都有教大家如何做好理財規劃,而今天選來的《財務策劃全透視》,介紹了“差額分析”(GapAnalysis)方法,讓大家透過謹慎而又合理的假設,推斷自己能否達到長線理財目標。
網站協助計算回報
差額分析的理論看似簡單,但計算過大其實涉及不少算式,而計算時對現值與未來值的概念亦要十分清晰。
此外,很多時亦要動用財務計算機、Excel試算表等工具,才可以計算出所需數字,因此有興趣檢視自己財務需要的讀者,不妨善用網上工具。
透過網站計算的好處,是你只需簡單地輸入資料,便可以得出所需結果。其中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網站(網址:http://www.hkifa.org.hk),便是其中一個提供多種工具的網站。
登入網址後,點擊“基金投資常識及工具”下的“投資計算機及風險評估工具”,再選用自己需要的投資計算機,便可以進行有關運算。
當然,如果自問對理財方面的知識有限,亦可以找理財顧問幫忙。不過尋求理財顧問的協助,亦要留意顧問的專業性及客觀性。
書中亦提到,在保險方面,由於本地市場主要是以保險公司本身的僱員提供銷售及售後服務,因此推介的產品,都是所屬公司的產品,缺乏客觀比較;而基金投資方面,理財顧問的意見多側重投資,較為忽略個人保障。
雖然近年保險與基金投資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不少保險公司都有提供基金產品,但由於保險公司的僱員之中,持有證監持牌人代表牌照的人數不多,因此部份保險經紀不能向客戶提供基金投資建議。
嚴格挑選理財顧問
全面的理財服務,應該是保障與投資並重的。因此當讀者接觸到一些“財務策劃顧問”的時候,必須先瞭解其提供的服務是否夠全面,產品是否多元化,意見是否獨立、客觀及專業。
差額分析步驟
●作合理假設●包括通脹率、銀行存款利率;退休前的每年平均投資回報率(包括強積金、一筆過投資及定期儲蓄計劃);退休後的每年平均投資回報率;年歲預期。
●訂立退休生活水平的期望●列出現有資產清單及定期儲蓄計劃●推算達到目標退休年齡時的金額●列出現時家庭開支與收支●推算家庭盈餘累積至退休年齡時的金額●比較退休所需金額與推算資產總額●以釐定是否有差額存在●如有差額,建議採取措施以補不足,或延遲退休或調低退休生活水平的期望。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斤斤計較‧2009.05.011

轉儲蓄為投資怎麼做?

睫恩今年30歲,她來信提問關於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
目前她與父母同住,以下是她的儲蓄、收入與開銷數據:
儲蓄與收入:令吉
每月開支:令吉
薪金:2800
汽車分期付款:600
定期存款:25,000
汽油:400
現金與儲蓄:10,000
家用:300
公積金結存:40,000(至12/07)
保險:150
盈餘:1150
其他:200

以下是她提出的問題:

1.如何讓資產增值?

為了讓資產增值,首先睫恩必須清楚她能承受風險的程度,以及投資的層面,譬如準備投資的年限、在脫售之前的持有能力等等。
她其實可以多元化其組合投資,分為不同的投資工具,譬如單位信託、政府債券或在股市投資,以達致長期或短期目標。

2.假如探討動用一部份儲蓄進行投資,應該如何分配資金?

睫恩的收入在扣除每月所有的開銷後,剩下1150令吉,她可以將收入來源轉向多元化投資,譬如定期儲蓄500令吉,存放在Bijak Malaysia儲蓄計劃,以享有5%的3年現金付款直到88歲,採用這樣的方式儲蓄,實際上可以增加退休基金的累積。
鑒於目前市場定期存款利率偏低,將大筆資金存放在定期賬戶,並不是很明智,她可以將一部份資金,轉為3至5年保本基金,以賺取理想回酬(假設睫恩對風險的承受度不大),或者她可以將一部份定期存款,轉向外幣期限存款,以賺取較多回酬,不過,這會面對一些外幣匯率波動的風險。
此外,睫恩可以考慮將一部份定期存款,轉向購買10年至15年保單(大華銀行現金保障)、年擔保回酬達8%,至於公積金,她可以動用公積金在單位信託展開一些投資,不過,以公積金投資,只能選擇岸內基金。
另外,她的現金與儲蓄1萬令吉,可以作為流動資金,睫恩可以將這筆錢存放在銀行的定期存款,期限3至6個月。
假如睫恩有一定能力的投資風險承受水平,現在是她在一些基金進行平衡成本投資的時候,開始的投資可以是1000令吉或5000令吉。

3.睫恩計劃購買一間房屋供退休養老,以她目前的財務狀況是否可行?

以睫恩目前的財務水平,她有能力購買一間房屋,關鍵在於她準備購買哪一類型的房屋,貸款購屋要考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4個:
*年齡*目前的利率*貸款年限*首期付款
另外,睫恩可以從公積金第2賬戶提取部份存款,作為購屋的一部份基金,建議睫恩與銀行的顧客服務部聯繫,以便針對她的財務需求,獲取更詳盡的財務分析。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室‧2009.05.011

Tuesday, May 12, 2009

45歲退休‧45萬不夠吃到80歲

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衝擊各國的投資市場。
36歲的劉先生擁有產業、現金及股票等資產,如今需同時供養8歲大的侄兒,但基於健康理由,劉先生希望在45歲退休。在現時每月開支增加的情況下,劉先生必須妥善安排,做好理財策劃。

健康理由希望45歲退休

因健康理由,劉先生希望在45歲退休,期望退休後消費能力維持每月約1500令吉。假設通膨平均每年3.5%,退休後回酬率為3.5%。屆時,他需要約85萬令吉的資金,以應付未來35年退休生活的開支。
按照目前劉先生的資產值計算,假設每月200令吉公積金供款,加上估計現時公積金款項約2萬令吉、股票7萬及現金8萬令吉,若每年平均回酬為5%,劉先生已籌備的資金約45萬3000令吉。

建議50歲退休

惟45萬3000令吉的退休金,只能維持每月開支近800令吉。所以,建議劉先生需要為退休作額外準備(40萬令吉)。但若劉先生為額外40萬作準備,則需要在未來10年期間,每月額外投資儲蓄近2700令吉(以回酬率7%計算)。由於所需金額頗大、以及需要承擔侄兒的每月開支,所以建議劉先生可推遲退休年期約5年。
假設同樣以回酬率7%計算,劉先生可利用每月所收租金及剩餘收入,並透過平均成本法每月投資約1000令吉基金組合,配合股票及基金的增長。在劉先生50歲時,預期可獲得近40萬令吉的金額,將足以彌補退休缺失的部份。
為達致每年平均7%的回酬率,劉先生可選擇以月供方式投資基金,同時,為優化基金投資組合及彌補平均成本本法的不足(只買不沽),建議可在基金儲蓄計劃上,參考價值平均(Value Averaging)作投資策略。
價值平均法要求在定額投資上,定立明確的目標利潤。透過有秩序地管理資產,投資者可自由作出買賣決定。一旦投資金額觸及目標利潤。投資者可沽基金,以鎖定利潤。

採價值平均法鎖定利潤
由於市況仍充斥不明朗因素,投資市場依舊反覆波動。建議劉先生沽出手上持有的股票,以一筆過投資的方式,將半數資金換至公用股,以作避險之用。公用股屬藍籌股中有較高息率的企業,預期息率為5至6%,可為劉先生提供穩定的利息收入。

劉先生個人資料
年齡:36歲月薪:4000令吉開支:每月2300令吉額外開支:姪兒生活費,每月800令吉自住產業1個:約值18萬令吉出租產業:市值18萬令吉,每月租金收入750令吉
資產:現金:8萬令吉股票:7萬令吉基金:10萬令吉理財目標 退休後開支每月1500令吉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室‧2009.04.20
http://biz.sinchew-i.com/node/22626

窮人富人只在一念之間

鄙視專業

“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40.6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36.7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贊同這一觀點的越多。
“我不會完全相信理財顧問將自己的資產狀況全盤脫出”,58.80%的人同意這個觀點,有26%的公眾不同意。從年齡上分析顯示大家基本一致,收入上也區別不大,而學歷越高的公眾越謹慎。說明大部份公眾對銀行顧問的評價還持有保留態度,銀行顧問的素質、服務以及宣傳還有待提高。
為甚麼有40.6%的人同意“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這個觀點?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相當一部份企業的服務意識不強。
實際在今的中國相對於美國的服務意識,還是欠缺的,因此當有人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時候,便另他們產生錯覺,不肯輕易相信,只有銀行顧問增強自身的素質,為公眾量身推薦理財產品,才能贏得更廣闊的理財市場。

專家點評

為甚麼你需要一位理財師?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若能借助專業的、熟悉理財領域的理財師,在投資理財過程予以指導,投資者更可少走彎路,及早有所收穫。這主要緣於幾個方面:
一、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大眾不易再以傳統方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二、市場現有的理財產品,需要專業知識去瞭解、認識與選擇。普通人要通過學習知識瞭解產品,成本高且不現實,因此宜委託理財師相協。
三、資本市場變幻莫測,無太多規律可循,尤其大馬沒有完全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影響因素更多,通過委託具豐富經驗的理財師,有利於規避風險獲取回報。
四、經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接觸大量資訊,但其中不少屬無效、虛假信息,僅靠個人難以甄別,此時就需理財師協助進行篩選分析,提供理財咨詢。
五、個人從事理財規劃,缺乏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委託理財師操作,在時間、精力與財富增值方面,都是划算。

沒空理財

理財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我沒有時間與精力?
有54.50%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但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同意這個觀點。分析顯示,年齡越高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學歷越低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就越多。學歷越高,年齡越低的公眾則願意為理財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專家點評

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時間來了”。每日為工作而庸庸碌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就像常怨歎錢不夠用的人一樣,是“時間的窮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來過的願望。但上天公平給予每人一樣的時間資源,誰也沒有多佔便宜。
在相同的“時間資本”下,就看各人運用的巧妙了,有些人是任時間宰割,毫無管理能力,24小時的資源似乎比別人短少了許多,有人卻能“無中生有”,有效運用零碎時間;而有些懂得“搭現代化便車”的人,乾脆利用自動化及各種服務業代勞,“用錢買時間”。
如果你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時間既然不可能,那麼學著自己“管理”時間,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徑。

總結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勤儉儲蓄的傳統單一理財方式已無法滿足一般人需求,理財工具的範疇擴展迅速。
配合人生規劃,理財的功能已不限於保障安全無慮的
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滿足。
這時,你還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玩金錢遊戲”,與己無關的行為,那就證明你已落伍,該急起直追了!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貧與富‧2009.05.04
http://biz.sinchew-i.com/node/22844